显卡作为受玩家关注的IT产品,它的用料、设计、架构已经广泛被用户所熟知。但对于这个产业,大家的了解并不多。本土的显卡行业在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后,已经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。今天,我们将抽丝剥茧,从显卡行业发展的各种行业内规则开始,一直说到显卡市场的分分合合。
今天,显卡行业在经过了多番并购和品牌转移后,已经泾渭分明地成为了几个独立的体系。首先,本土厂商几乎全部拥有了自己的制造和设计生产能力(或者联合其他本土制造企业共同制造和设计);其次,同德系的产品已经不像之前那样呼风唤雨了,市场上更多的是代表各个厂商自行设计的产品;第三,经过多年的发展,整个显卡市场已经初现类似主板行业的“寡头经济”迹象(已经形成几个大的显卡品牌,它们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)。这种迹象的形成,对显卡行业未来的走向可能会有相当大的影响。
那么,显卡行业在发展过程中,为什么会形成今天的格局?这和显卡行业的运行机制有什么关系?本土品牌是如何在发展过程中抛离通路商角色开始转型的?未来显卡市场的发展还会有怎样的变化?NVIDIA和AMD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?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些问题背后的答案,一探冰山下的真容。
提到任何的发展和竞争,都不离开两个字:价格。同样的产品,谁的价格低,谁就更有优势。那么一款显卡的价格究竟由哪些因素决定呢?它的价格机制是如何形成的?
早期的显卡价格并没有特别严格的定义,一般分两种情况:一种是芯片厂商只卖芯片,下游厂商制造成品。芯片厂商只会给出一个大概的价格,具体到显卡的实际售价,由下游厂商根据上游厂商的指导价格来确定。这里的价格体系的自由度比较高,上游厂商也不会对下游厂商严格约束,远不像今天这样敏感。还有一种情况是上游芯片厂商控制了显卡从芯片到成品的全部体系,这样一来,显卡的售价就直接由上游厂商说了算。
随着显卡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,上游芯片厂商不得不放弃成品生产这一利润相对较小的领域,而把重点转移到高利润的芯片研发、制造和销售上来(那些不放弃显卡制造的显卡芯片厂商都已经在竞争中失败,终退出舞台)。不过这也出现了另一个问题:上游芯片厂商的产品线越来越齐全,各个层次的显卡应该如何定价呢?
要解答这个问题,我们先看看显卡产品本身。消费者终看到的显卡价格,已经包含了显卡的物料成本、包装成本、市场宣传费用、售后费用、利润、研发经费和渠道利润等诸多方面的价格,其中显卡物料成本占据了一张显卡成本的较大部分。一张1500元的显卡,可能物料成本就有1100元,剩下400元是其他的费用。在物料成本中,上游厂商只能控制GPU芯片(有时也连带控制显存的价格)。剩余的PCB价格、电气料件的价格以及占据成本很大部分的散热器价格,都在下游厂商的控制中。
这样一来,一张显卡想卖多少钱,上游厂商虽然有话语权,但并非绝对话语权。因此下游厂商为了增加自己的产品竞争力,经常使用一些“小花招”:比如使用较高端的GPU芯片搭配较低端的物料,然后低价出售。具体举例来说,GeForce GTX 560如果直接使用上一代的GeForce GTX 460的PCB(虽然它们是一样的接口,但对供电要求是不同的),连研发、PCB打样试产等费用都省了。后期稍微调整一下频率和电气参数,使用较低频率的显存,并搭配一个成熟、便宜的散热器(不需要开模费、可能还没有热管),一款价格较低的产品就诞生了。它的终成本价格可能和那些优秀的GeForce GTX 460一样,甚至更低。这张显卡如果卖与GeForce GTX 460差不多的价格,肯定会引起市场的震荡。
这种震荡难道不好吗?别忘了,无约束的竞争将终导致市场失衡。可以想象,一旦这样的做法泛滥,消费者似乎能够从中获利。但更值得注意的是,一些厂商会生产一些规格很奇怪、甚至“畸形”的产品出来。任何商品都一样,如果仅仅以价格为导向,利润和销量为准绳,很有可能导致终产品性能和质量都不过关,反而会损害到消费者利益。上游厂商也不希望看到这样的情况出现,需要用强力的手段来约束下游厂商的无序竞争,确保市场的稳定和可持续增长。
这个手段是什么呢?这就是价格约束体系,首先,芯片厂商AMD和NVIDIA会在推出新的芯片产品后,通知下游厂商准备生产(公版卡直接告知并由下游厂商下订单);接下来,在产品正式发布之前,AMD或者NVIDIA会给购买了芯片的厂商正式的公函,说明某款型号产品的低限价。下游厂商在市场宣传和媒体宣传时,价格只能大于或等于低限价;后,AMD和NVIDIA会在自己认为合适的时候,对产品进行降价调整。这种降价一般涉及所有品牌和所有厂商。
价格约束体系本身效力并不强,只是“一纸价格”而已,但是结合其他的手段,上游厂商就可以对下游厂商形成有效地约束。一般来说,下游厂商如果在产品广告、包装制造以及各种宣传活动中,根据上游厂商的需求,正确使用了上游厂商的标志、商标、宣传内容等,就可以从上游厂商那里获得部分费用报销。除此之外,还有一些其他的补贴费用也由上游厂商支付。一旦下游厂商违反价格约束体系擅自定价的话,上游厂商就可以用扣除部分补贴费用、扣除全部补贴、暂时停货甚至永久停货对下游厂商进行处罚。
对一些低价产品,上游厂商可能会约束产品规格,在显存位宽等重要而又不易识别的方面给予比较严格的限制,阻止下游厂商生产畸形规格的产品来获利。在显卡BIOS方面,上游厂商也有自己的验证机制。如果不经过上游厂商的BIOS验证,使用这款BIOS的所有产品都不可能在驱动中获得支持。这样就杜绝了厂商在BIOS上动手脚进行违规操作的可能性,除非厂商有能力为显卡提供非公版驱动并保证稳定性(这也是淘宝假显卡只能使用附赠版本驱动程序的原因),否则只有接受这种约束条款。
在这样的约束下,整个显卡市场的价格就形成一个比较有序的体系。并且各个厂商也能够获得一定的自由度,来进行产品设计和包装。不过还是存在一些问题,比如市场上还是有价格特别低、规格特别奇怪的产品存在,这就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——合约厂商的存在。